藝術團隊
藝術家介紹
邱承宏 CHIU Chen-Hung
邱承宏近年創作內容圍繞對於生活周遭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的觀察,包含現代化的演進過程中影響著人們對於風景的認知與價值觀。
王榆鈞 WANG Yu-Jun
現為音樂藝術家、電影配樂、劇場音樂及歌者,橫跨音樂、電影、劇場及表演等領域。近年關注實驗聲響與文學而延展的「實驗詩性」、對話影像所擴延出的「多維聲像」空間、音樂聲響與歷史人文的「複聲關係」,及採集環境與人聲融合的「共振聲響」。
林大為×月河燈光設計 LIN Ta-Wei & CMA Lighting Design
林大為,中原大學建築學士,義大利米蘭Domus Academy 工業設計研習,紐約Pratt Institute 室內設計碩士,曾任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林書楷 LIN Shu-Kai
創作以平面繪畫以及裝置藝術為主,其創作靈感與其自身成長背景、經歷以及所接觸到的歷史遺跡、文化緊密連結。
張博智 CHANG POKI
張博智的創作長期關注以新媒體為媒介與觀者之間的關係,思考人與人之間看不見的訊號交換。因而,對他而言,新媒體藝術不僅是一種創作的形式,也是一種動態關係所構成的整體。
伊內斯.艾斯納爾 Ines ESNAL
身具藝術家及西班牙註冊建築師雙重專業,創作脈絡深受其建築領域背景所影響,延伸現象學及幾何學的訓練,塑形出藝術與空間結合的創作手法。線條、版畫及物質性之多重應用皆為其研究領域;其中,線條成為艾斯納爾最主要的創作靈感及媒材。
徐婷 HSU Ting
徐婷以攝影為創作基底,從平面攝影、複合媒材、空間裝置等變化的創作背景中,發展出獨特的作品形式。她對光影的捕捉,與細膩的空間表現,將影像擴展到捕捉它的有限時刻之外,帶回了真實世界。
秦政德 CHIN Cheng-Te
畢業於文化大學美術系、小草藝術學院永遠的第N號志工。長年持續以在臺灣歷史文物中發現的圖像為載體製作明信片,曾精選出版為《寫給島嶼的情詩》(2006)
走路草農/藝團 Walking Grass Agriculture
成立於2014年,為一視覺藝術、設計和策展團隊。主要創作成員為陳漢聲與劉星佑,藉由新媒體藝術與藝術史背景,強調駐地體驗與觀察,對於民藝的學習、遷徙與生成充滿興趣,結合地誌學、考現學與物質文化的研究,轉化農事經驗,形塑自己的藝術方法。
劉雨青 LIU Yu-Ching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亞太園藝治療協會園藝治療師、臺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理事,衛福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方案專業師資、中正紀念堂、法鼓山、勤美學等,及許多社福單位合作授課講師。
陳科廷 CHEN Ke-Ting
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從事地衣生物多樣性研究。曾於友邦國家執行農園藝計畫,研究南島語族傳統生態知識。
陳若軒 CHEN Ro-Hsuan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立體設計藝術碩士,現職為攝影師,致力於紀實攝影。擅長長期側拍人物紀錄,透過攝影傳遞被攝者的人生故事。
李基宏/片子國際有限公司 LEE Ji-Hong/One Work International Limit Corporation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及美國紐約長島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國家氧」創作團體成員之一。創作核心為生活中所經歷的身體感和記憶,以錄像製作描繪對於日常行為的體察,探尋現實存在的意義。
策展團隊介紹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臺北市中正區銅山街11巷6號1樓
負責人 王嵩山
成立時間 1989
以藝術教育為宗旨的非營利機構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創立於1989年,是以藝術教育為宗旨的非營利機構。致力於提昇臺灣藝術教育水準、鼓勵華人當代藝術創作;引介西洋知名藝術作品、進行相關學術研究;成立臺灣當代藝術資料庫,推動與藝術生態息息相關的藝術評論等工作。同時藉由展覽、教育推廣等途徑,彰顯臺灣當代藝術的時代性意義,以拉近當代藝術與社會大眾的距離,開創觀眾與藝術及藝術家的對話空間。
自創立以來,基金會一直以開創的精神,因應外在環境及內部組織之發展,開拓藝術教育的領域。1994年開風氣之先,提倡台灣當代藝術評論,累積歷年藝術評論資料,為台灣當代藝術建立基礎檔案。1998年規劃藝術家駐校計畫,與不同之中小學合作,邀請藝術家與學校共同設計藝術課程,由基礎教學開始,引介當代藝術內容。2010年結合國際知名品牌路易威登共同辦理藝術家徵件活動,提供藝術家創作、展出之機會。
全方位經驗拓展公共藝術深度
隨著近年公共藝術的盛興,基金會在紮實的藝術教育基礎上,自2004年開始積極參與「公共藝術」的規劃、設置、推廣等工作,希望能在理論與實務兩者間達到相輔相成的功效。以建置「公共藝術資料庫」、執行「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和實務講習、參與城市捷運規畫、公共藝術總體政策的研究做為理論根基;協助興辦單位解決繁雜耗時的溝通與行政工作;熟稔藝術家的風格和環境的特質,創造兼具公共性與藝術性的作品。2014年開始,基金會與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合作,輪流舉辦「兩岸公共藝術論壇」,建立學術與實務的交流平台。
建立藝術行政資源平台
因應基金會階段性發展,整合歷年累積藝文資源。基金會逐步建立藝術家行政支援平台,應藝術家需求,協助行政聯繫及資源整合。另積極建立國內外藝術資源平台,嫁接國內外藝術團體及組織,於平台服務中分享資源。懷抱對文化藝術的熱忱與使命,本基金會團隊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在公共藝術領域之外,業務亦包括藝術展演策畫、藝術空間經營規畫、藝術導覽、藝術典藏諮詢顧問、國際論壇、出版品規劃等領域。
公共藝術獎 獲獎
2020文化部第七屆公共藝術獎 教育推廣獎
臺灣大學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二期)2018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 環境融合獎
臺中新市政公園暨地下停車場第二期建築及景觀等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2018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 民眾參與獎
中和區公所88-99年度鶴齡活動中心等11處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2024 文化部第九屆公共藝術獎 藝術策劃獎
臺北市公共住宅五基地公共藝術設置案